2021年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根據會議議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到了“十四五”期間生態環保的工作目標,包括森林覆蓋率達到24.1%;落實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3.5%、18%。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為23%,單位GDP能耗為0.571噸標準煤/萬元,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為0.411kgCO2/USD。根據規劃,未來五年我國將未來五年將會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
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今年兩會提出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要達到70%的目標,2017年以來,我國推行農村清潔取暖工作已有三年,部分地區“煤改氣”“煤改電”成效顯著。2020年我國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已達65%,2021年底達成70%目標。此外,還新增了關于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表述。根據去年習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提出的目標,2030年我國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也就是未來10年至少增加10億立方米的森立蓄積量,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進一步提升。
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
自去年聯合國大會以來,碳達峰和碳中和已經逐漸成為關注焦點。本次政府工作報告就這兩個目標進行了初步工作安排,包括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展新能源;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實施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等。未來各部位也將圍繞以上內容發布定量考核指標。
建設用能權、排放權交易市場
碳排放權交易機制是在設定強制性的碳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并允許進行碳排放配額交易的前提下,通過市場機制優化配置碳排放空間資源,為排放實體碳減排提供經濟激勵,是基于市場機制的溫室氣體減排措施。與行政指令、經濟補貼等減排手段相比,碳排放權交易機制是低成本、可持續的碳減排政策工具,也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補充手段。
投資建議
本次政府工作報告確定了“十四五”和2021年生態環保工作的主要任務:在鞏固好當前成果的前提下,繼續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確保實現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環保行業中的新能源環保裝備、生活垃圾處理、市政污水處理和土壤修復等領域有望受益于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開展。